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次聆听,永远的最爱
过去最先接触流行音乐,然后也会听点中国的《高山流水》、老师给听的《梅花三弄》等,一直对西方古典音乐觉得很神秘。第一次正式地听西方古典音乐是在高中的音乐课,那时,老师给我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场的那种气势,一瞬间就吸引了我的所有注意力,觉得好像每个细胞都在跳动、每个音符都在面前战斗,从没对一首歌有过这感觉。一首歌,一部曲子,或者说更像是一系列于在眼前活蹦乱跳的音符,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喧嚣与浮躁,这对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次巨大的心灵冲击。
记得以前小学课本好像有一篇文章《月光曲》,通过文章的描述就能感受到贝多芬的《月光曲》的那份静谧,深情。时隔多年,再次听到贝多芬的音乐,又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从那以后,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古典音乐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不是那些个流行、摇滚所能比的。所以自己也会去搜索西方古典音乐的信息,但是都只是些碎片。直到大学公选课才再次有机会去学习之,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方音乐鉴赏”这门课。
通过学习也简单地了解了西方古典音乐,才知道原来:什么亨德尔、巴赫啊,什么莫扎特、贝多芬啊,什么肖邦、施特劳斯啊,其实是不同时代的,风格也是有差异的。
巴洛克时期
维瓦尔第的《四季》由四首三乐章的协奏曲构筑而成,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回大地,安静悠闲,欢快舞蹈;夏日沉闷,烦躁不安,雨后舒畅;秋收欢腾,沉醉无声;冬风寒冷,温暖宁静。
亨德尔的《弥赛亚》,听了给人一种伟大,庄严,神秘的感觉。巴赫《马太受难曲》再现了耶稣被犹大出卖、被捕、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样真实。《G弦上的咏叹调》也是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只用G弦就能演奏如此动听的音乐,仿佛在讲一个故事。这个时期跟后面出现的古典音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严谨,但是同时也很纯真。可以看出亨德尔主要是在歌剧方面有较多成就,维瓦尔第对小提琴音乐的贡献不容小觑,而巴赫则是西方音乐之父,不仅有许多动人的乐章,更是开启了演奏会的先河。
古典音乐时期
海顿,“交响曲之父”,《告别交响曲》里面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海顿的睿智。包括《惊愕交响曲》《时钟交响曲》等,都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
f莫扎特自然不用多说,接触过西方音乐的都知道这位“音乐天才”,《魔笛》带着庄严、肃穆的气息,有点政治倾向。《小夜曲》令人愉悦的旋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