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动中,每个同志都着重反省自己,而于炳然同志倒也不妨在这些上面多关照一下自己。于党、于己、于人都是会有好处的。”
不久,于炳然祸从天降。那时,康生与陈伯达已相当“默契”。康生曾先后任中央社会部长、情报部部长、调查部部长等数职,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他在《抢救失足者》报告中,公然信口雌黄:“‘东北救亡总会’是红旗特务机关……于炳然准备好人,准备好枪(指与炳然同来延安的副官、警卫员及他们的佩枪),要与胡宗南里应外合,包围边区,进攻延安……”
于是,于炳然被捕,惨遭各种批斗、逼供、酷刑。
1944年初,周恩来回到延安。得知于炳然和“东总”其他人蒙冤遭害,他痛心地说:“怎么能这样搞法呢?‘东总’是我们党的外围组织,哪有什么‘红旗特务机关’?一定要甄别。”他证实了于炳然从事统战、情报工作的经历、贡献及撤回延安的情况。但康生对周恩来的指示,用拖延战术顶着不办。两年后,周恩来听说于炳然仍然在押,立即从重庆发回电报。于炳然这才恢复了自由。
六、赴东北密说卫立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决战阶段,于炳然奉命到沈阳做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的工作。
一天,卫立煌接到一封密封的信,开看,上写:“俊如兄如面:分别数载,甚为思念。弟已到沈,盼能于今晚八时在‘大鸿运’一见。弟炳然。”
晚上,卫立煌换便装来到“大鸿运”。在一个豪华餐室,他们先是一番叙旧。饮酒中,于炳然问道:“听说老蒋调杜聿明当你的副司令,俊如兄以为如何?”
卫立煌说:“凭良心讲,杜聿明还是能打仗的。但按照拿破仑的说法,两个优秀的司令在一起,还不如一个愚蠢的司令。他这一来,也许要坏事。”
于炳然点点头,又问:“俊如兄认为目前东北局势如何?”
卫立煌叹了口气,说:“当局指挥无能,共军攻击甚猛,东北局势胜负难卜啊!”
于炳然单刀直入:“以弟看目前之局势,东北四十万国军,根本逃不出共军的圈子,俊如兄何不早作安排!”
“你是什么意思?”卫立煌直愣愣地望着他。
“济南吴化文的事,想俊如兄知道了吧?”
卫立煌知道,于炳然说的是上月济南战役中守卫机场的吴化文率部起义的事,于是笑问:“炳然兄莫不是来当说客的?”
“哦,我这全是为俊如兄和几十万国军弟兄着想。”于炳然坦然一笑,“大势难违啊,何必跟着老蒋当殉葬品!”
卫立煌听了,双眉紧蹙,陷入思索。
两人一直谈到深夜……这次谈话某种程度上使卫立煌发生了变化。蒋介石一次次严令他尽快打通沈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