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国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呼吸生理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肺功能检查仪器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不断改进,检查项目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f但能够开展肺功能检查并不意味着肺功能的普及率很高。与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检查相比,目前国内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仍相当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为突出。
郑劲平曾于2002年对我国肺功能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肺功能的开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中小型医院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很多处于空白状态,部分大型教学医院的肺功能质量控制有待提高。何权瀛等也曾调查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中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时检测肺功能FEV1/FVC占预计值%的只占34%,提示慢阻肺的漏诊、误诊情况严重,这与肺功能检查不普及密切相关。
此外,能够开展肺功能并不代表着肺功能检查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郑劲平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医院对于肺功能检测中的质量控制认识不足,甚至对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指标也不了解。不同医院之间,不但使用的仪器不同,采用的正常值标准也不同,引用国人预计值的医院仅163%,大多数医院仍以国外的正常值为标准来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
高怡等对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肺量计检查报告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时符合ATS和ER_S的肺活量检查4项质量控制标准的仅占7.2%。因而,同一受试者在不同医院检查的结果可能相差较大;有时候即使是同一仪器、同一操作者,其可重复性也较差。
因此,肺功能对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也大打折扣。为此,1986年在杭州召开的“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座谈会”上,有关专家就已经提出肺功能检查不论作为科研工作还是临床常规检查都应将质量控制放在首位,只有严格质量控制,检查结果才能准确可靠,并对如何搞好质量控制提出比较具体的建议,如技术人员的培训、肺功能检查仪的维护、定时检查等。
同年,王鸣岐对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中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包括每月校正容积1次、误差2%、FEV。和FVC检测操作技术要点等。2004年在包头召开的“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上,郑劲平对“用力肺活量测试和一口气法弥散功能检测的质量控制标准”作了专题报告,对临床常用肺功能测试和一口气法肺弥散功能测试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何权瀛也撰文“规范肺功能检查技术,提高肺功能检查水平”,呼吁加强我国肺功能检查工作的质量控制。尽管2012年国内的肺功能专家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肺功能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