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教养》教学设计
课题论教养
单元
第二单元学科
语文
年级九


1、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
2、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目标
3、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重点学习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难点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当你在校
园听到同学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
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听,想。
用现实生活中
先冒的念头是什么?(学生回答)对,你一定在心里想,
的没教养的现
这个人没教养。那么,什么是教养?我们来听听这位被
象,引出本节课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的教学内容,并
利哈乔夫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1
f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
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看书,讨论。
己的结论: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理清课文的基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本内容。
明确: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
风度。
3、根据文章的结构,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内
容。
明确:第一部分(1、2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
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
什么是“优雅风度”。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
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
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选择性笔记
作者介绍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
了解作者生平,
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
积累文学常识。
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
2
f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
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
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字词把握
1、生字积累。
恪.守kè箴.言zhē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
尴.尬.gā
,gà絮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