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实施的民事行为,如果当事人实施了,如果是合同行为,效力待定。如果实施单方法律行为,是无效力的。典型的如,《继承法》规定,限制行为能力行为人订立的遗嘱无效。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通过故意的变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所进行的行为。构成要件:1要有具体欺诈行为2欺诈人主观心理状态是故意3受欺诈方做出了意思表示受欺诈方实施的民事行为与欺诈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解释:知假买假不构成欺诈。例如:小商贩贩卖假烟,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从过于低廉的价格就知道小商贩贩卖的是假烟,但仍然欣然购买。此时小商贩不构成欺诈。受欺诈而为民事行为的效果:1因欺诈方式签订的合同,如果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则是可变更,可撤销2因欺诈方式签订的合同,如果损害了国家利益,合同行为无效3因欺诈方式实施的单方法律行为,则该行为无效。《继承法》第22条规定,因欺诈而订立的遗嘱无效。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对公民或者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胁迫使对方做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其特征是:1胁迫一方实施的胁迫行为2胁迫一方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3受胁迫一方作出了意思表
f示,意思表示与胁迫之间有因果关系。解释:1胁迫的内容不仅包括作出意思表示的相对人自己的生命健康及财产,还包括对其亲属的生命健康及财产作出威胁2胁迫的事实可以是一个必然不会发生的事实,但只要使相对人陷入了恐惧之中,就认为有胁迫的效果3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胁迫。提示: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的法律效果:1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果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2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3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5、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境地,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做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行为。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特征:行为人主观上有乘人之危所为故意,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当事人的利益,须有一方当事人处于危难的境地事实。解释:如果行为人没有利用当事人的危难境地迫使其作出于其不利的意思表示,而是由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主动作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