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材料及其自身的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类是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另一类是对《释文》所录材料及其自身的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
一、文献学方面的研究
1、源流与版本方面的研究、《释文》成书年代的考订由来已久,主要有三说: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说,宋李涛、清桂馥所主;陈至德元年(583)说,清钱大昕、丁杰、许宗彦和近人吴承仕(《经典释文撰述时代考》1929)所主;隋以后唐以前(606621)说,孙玉文(《经典释文成书年代考》1998)所主。《释文》刊行版本及其流布情况,资料多而零杂,散见于历代史志、书目、题跋中,尤以明清两代书目题跋为多见,罗常培在《段玉裁校本经典释文跋》(1939)中对版本源流作过一番系统梳理。今传版本有三类:全书合刻本,以通志堂本、抱经堂本和宋刻宋元递修本为最重要;附各经注疏之末的,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释文附经为最通行;各经音义单刊单行的,虞万里撰《经典释文单刊单行考略》(1994),考索详密,推定单刊本早于今存合刻本,价值颇高。
介绍和评述《释文》的文章古今均很多,都较短,主要评介著者、版本、体例、内容、作用、价值等。古以清人为多,常见于序跋、题录、读书札记中,以卢文《重雕经典释文缘起》、钱大昕《跋经典释文》和“四库提要”为典型;今则多见于专书的前言后记、辞书条目、语言学史和语言学专著的相关章节之中,象赵少咸《如何读经典释文》(1959)、林焘《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962)、方孝岳《论经典释文的音切和版本》(1979)等则为专门评述性论文。
f2、校勘与考据方面的成就、明末,叶林宗依钱谦益绛云楼藏本影抄《经典释文》,清人徐乾学据以刻成通志堂经解本。徐本出,清儒或依叶抄,或对照宋刻经传注疏,对徐本作精细校勘,改正颇多,这批校勘者主要有何煌、惠栋、江声、叶万、段玉裁、臧庸堂、顾之逵、顾广圻、江沅、管庆祺、潘锡爵、孙星衍、纽树玉、黄丕烈、袁廷、陈奂、王筠、袁芳瑛、庄世骥、叶德辉、翁方钢、陈寿祺等,为他们的校勘作题跋、校录的还有马剑、刘履芬、唐翰、叶昌炽、费念慈、毛、傅增湘和佚名者多人。
卢文所刻抱经堂本亦出自叶林宗影抄本,卢氏并撰《经典释文考证》三十卷,后有钱馥《卢本经典释文校记》一卷和《经典释文考证札记》一卷补卢氏刻本与考证之不足。阮元撰《经典释文校勘记》二十七卷,有单行本,又随各经释文附《十三经注疏》各经注疏之后。
今有黄焯先生《经典释文校》三十卷(1980),以宋刻宋元递修本对校徐乾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