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典释文》研究综论经典释文》
摘要本文分文献学研究和语言本体研究两大类九小类,评述《经典释文》成书1400多年摘要摘要来对它的各类研究,认为对《经典释文》及其音切的性质、内容、作用等的基础研究很不够,必须大大加强。
关键词关键词经典释文;音切资料;基础研究关键词
《经典释文》三十卷(简称《释文》),唐陆德明(约550630)撰,共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十四部经典的经文及其注文作音义,按经文及其旧注的顺序,摘出需要解释的文字来注音。古代汉字以音寄义,音切与训诂互为表里,标注、考订字音主要是为了确定或辨析被注字在该句语境中的读音和意义,以便读通经文及其注文,故“释文”又称“音义”。“释文”即解释文献语言,“音义”即注音以明义。
《释文》以注音释义为主,兼及辨析异文、句读和校勘,集六朝音注之大成,对前代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具有总结性意义,是对传统传注的继承和发展。唐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陆氏释文,自南徂北,通众家之学,分析音训,特为详举”。它不仅成为阅读古代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还为后人研究音韵、词义和文字提供了极为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因而它既有很高的文献学价值,又有很高的语言本体研究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六十余家,又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后来得以考见古义者,注疏以外,惟赖此书之存。真所谓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
《释文》成书1400余年来,一直受到重视,该书一出,此前音注之书纷纷亡佚,此后仿作之音义书时有问世,影响深远。对它作整理、介绍、研究、评述的著述历代都有,以清以后为多,引其资料用于其它研究的就更多。但总体来看,缺乏对它的体例,所用术语的含义,所注音切的内容、类别和特点,它本身和它所注音切的性质等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不足,
f用《释文》音切材料所作的其它研究(如音系研究等)就如沙上建塔,根基不稳,材料相同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差别很大。本文对此前的《释文》研究作一个综论,以说明这一点。
经过对《释文》研究资料的文献普查,得海内外古今材料四百余种,略可分为两大类:经过对《释文》研究资料的文献普查,得海内外古今材料四百余种,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另一类是对《释文》所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