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更能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A层学生接受能力强、读写能力强,就着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B层学生大多肯学,但反应一般,光会背不会用,阅读感悟能力有待提高,则应半“扶”半“放”,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C层学生以“扶”为主,首先从树立自信心着手,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时,我先让全班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正面描写谭千秋语言、动作的语句和侧面描写谭千秋的句子(环境描写的语句和其他人物的语言),读一读,并做批注。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1号学生(C层)读读描写谭千秋的句子,也可谈谈体会;2号和4学生号(B层)说说具体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3号(A层)说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说环境描写及其他人物语言描写的的作用,并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中,我采用赛读、讨论、写话等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独立学习时,我鼓励各层次的学生灵活地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每个孩子都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课堂气氛和谐。四因人而异,作业分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当然也应不同。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面向B层学生为主,同时C层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后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A层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读写结合的作业,以写促读,提高写作能力,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二是根据B层学生状况,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设计课外阅读及摘抄练习;三是根据C层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作业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抄抄词语、练练字,这样,既能缓和后进生学习困难的状况,切实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