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初中生物教师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地在教学中应用。本文就以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初中生物一、前言所谓的“学案导学”是现在学校教育中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它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案导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构建合适的学案体系,并以学案为教学载体,再通过导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所谓导学的方式,就是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课堂以学生为主要中心,教师从旁引导,从而师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学科课程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生物这一课程也不例外,特别是
f生物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理解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靠老师单独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但是通过运用“学案导学”再加上“小组合作”就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初中生物的课程内容。
二、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已经不是什么很新鲜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屡见不鲜,而且还经常和新鲜的教学模式进行两者结合共同呈现在课堂之中,尤其可以看出这一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虽然说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方式十分好用,但是怎样能够科学的在课堂上使用,又如何能够合理地将班上的同学进行分组,这些都是很考验教师水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班上的学生具有十分清晰的了解,在根据每一个学生在生物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不能说盲目地将好学生划分为一组,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这样就会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对不同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要求,毕竟因为学生学习的情况不同,所以如果都采用同一种评价方式,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合理的。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中,教学
f目标是第一要让学生能够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第二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学会总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