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需要CO2。若实验时间过长,有机物发生转移,在锥形瓶乙的叶片中也会检测到淀粉,故实验时间不宜过长。答案:C2.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氧气释放。此实验证明
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解析: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答案:C3.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原子:CO2→C3→CH2OB.氢原子:H2O→ATP→CH2OC.氧原子:H2O→O2D.氧原子:CO2→C3→CH2O解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2O中的氢原子→三碳化合物→CH2O。答案:B4.在光合作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A.CO2的固定C.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B.叶绿素吸收光能D.ATP的形成
解析:色素分子吸收光能的过程中不需要酶的催化。答案:B5.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f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解析: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O2释放出去或被线粒体利用。答案:D6.图甲是叶绿体模型,图乙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图甲的________填序号的薄膜上。2Ⅰ阶段释放的O2来自________的光解。3Ⅱ阶段为________填“光”或“暗”反应阶段,需要Ⅰ阶段提供的物质是H和________。4夏日的午后,如果气温过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Ⅱ阶段⑤________的供应减少,CH2O的合成随之减少。解析:1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2光反应阶段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光解。3Ⅱ阶段为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4气温过高,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导致暗反应二氧化碳供应减少,有机物合成减少答案:1③2H2O3暗ATP4CO2B级能力训练7.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手段或技术显著不同于其他的是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研究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解析: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都是使用的同位素标记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