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为什么有双重相图的存在?双重相图的存在对铸铁件生产有何实际意义?硅对双重相图的影响又有何实际意义?答:1从热力学观点看,在一定条件下,按FeFe3C相图转变亦是有可能的,因此就出现了二重性2通过双重相同,可以明显的看出稳定平衡在发生共晶转变及共析转变时,其温度要比介稳定平衡发生时的温度高,而发生共晶、共析转变时所需含C量,以及转变后的r中的含碳量,稳定平衡要比介稳定平衡低。依此规律,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成分来控制凝固后的铸铁组织。3硅元素的作用:a: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b:硅的加入使相图上出现了共晶和共析转变的三重共存区c:共晶和共析温度范围改变了,含硅量越高,稳定系的共晶温度高出介稳定系的共晶温度越多d:硅量的增加,缩小了相图上的奥氏体区2分析讨论片状石墨、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的长大的过程及形成条件。答:片状石墨:按晶体生长理论,石墨的正常生长方式沿基面择优生长,形成片状组织。实际石墨晶体中存在多种缺陷,螺旋位错缺陷能促进片状石墨的形成。螺旋位错为石墨的生长提供a、c两个互相垂直的两种生长方向,当a方向的生长速度大于c方向的生长速度时,便行程片状石墨。球状石墨:石墨晶体中的旋转晶界缺陷可促进球状石墨的形成,此外,在螺旋位错中,当c向的生长速度大于a向的生长速度时就会形成球状石墨。球状石墨的形成一般先有钙、镁的硫化物及氧化物组成的晶核开始,经球化处理后,还有利于向球状石墨生长。球状石墨的生长有两个必要条件:较大的过冷度和较大的铁液与石墨间的界面张力。蠕虫状石墨:有两种形成过程:1小球墨→畸变球墨→蠕虫状石墨2小片状石墨→蠕化元素局部富集→蠕虫状石墨3试讨论磷共晶的分类、析出过程以及如何控制磷共晶体的形态(粗细)及数量。答:按照组成不同可将磷共晶分为二元磷共晶及三元磷共晶。磷共晶的形成,是由于磷的偏析造成的,磷属于正偏析元素先析出的部分含P量较少,P不断富集,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磷共晶。实践证明:若铸铁的石墨化能力较强或冷却速度较低,就形成稳定系三元磷共晶,形式与二元磷共晶相似,反之则形成亚稳定系三元磷共晶,在灰铸铁中,主要是稳定系元磷共晶。5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CEC13(SiP))共晶度:用铸铁的实际含碳量和共晶点的实际含碳量的比值6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