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a2bc>0,∴③错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对称轴为x1,∴点(5,y1)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y1),根据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3,∴y2<y1,∴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的应用,题目比较典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f2013年中考真
12.(3分)(2013烟台)如图1,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从点B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从点B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若P,Q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E6cmC.当0<t≤10时,yt2
B.si
∠EBCD.当t12s时,△PBQ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由图2可知,在点(10,40)至点(14,40)区间,△BPQ的面积不变,因此可推论BCBE,
由此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如下:(1)在BE段,BPBQ;持续时间10s,则BEBC10;y是t的二次函数;(2)在ED段,y40是定值,持续时间4s,则ED4;(3)在DC段,y持续减小直至为0,y是t的一次函数.解答:解:(1)结论A正确.理由如下:分析函数图象可知,BC10cm,ED4cm,故AEADEDBCED1046cm;
(2)结论B正确.理由如下:如答图1所示,连接EC,过点E作EF⊥BC于点F,由函数图象可知,BCBE10cm,S△BEC40BCEF×10×EF,∴EF8,
∴si
∠EBC4;5
(3)结论C正确.理由如下:如答图2所示,过点P作PG⊥BQ于点G,∵BQBPt,∴yS△BPQBQPGBQBPsi
∠EBCttt2.
(4)结论D错误.理由如下:
当t12s时,点Q与点C重合,点P运动到ED的中点,设为N,如答图3所示,连接NB,
NC.
此时AN8,ND2,由勾股定理求得:NB,NC
,
∵BC10,
∴△BCN不是等腰三角形,即此时△PBQ不是等腰三角形.
f2013年中考真
点评: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需要结合几何图形与函数图象,认真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突破点在于正确判断出BCBE10cm.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3分)(2013烟台)分解因式:a2b4b3b(a2b)(a2b).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先提取公因式b,再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平方差公式:a2b2(ab)(ab).解答:解:a2b4b3b(a24b2)
b(a2b)(a2b).故答案为b(a2b)(a2b).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平方差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