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征用、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土”领域。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涉案金额,从小钱转向大额。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基础建设大幅度增长,由此而产生的土地征用款、补偿款等越来越多,在大额的资金面前,一些村官经不住诱惑,开始打起了这些钱的主意,并且手笔越来越大。丰城如该市检察院2008年查处的农村职务犯罪案件,涉案金额10万以上1件1人,占当年该类案件总人数的33,2009年100万元以上的1件3人,占总人数的75,2010年发展到挪用征地补偿款650余万元的特大案件。
4.作案手段,从简单转向复杂。村账乡管前,村官职务犯罪一般采取的是白条或开假发票直接虚报冒领,重复报销,侵吞公款,手段相对简单。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犯罪手段也开始呈现多样化、隐蔽性。一些村官担心个人作案容易出事,常常串通,共同从农民感觉不到自己是直接受害者的国家下拨资金中贪污、挪用或套取。有些案件虽然案值不大,但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如该市津头村五名村官,从征用边边角角的土地补偿款中,以长年在外打工的亲属名字虚报套取5万余元发奖金,认为既经得起上级检查,又没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很难看出破绽被发现,后因其它案件东窗事发而被牵出。
二、“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1.村委会组织软弱涣散,村务缺乏透明度是导致村官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其中包括村财务收支、宅基地审批事项等。但实际上,不少村级组织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情况多年不公开或公开程度很小。有的只公布数字,不公布具体事项;有的群众知道的就公开,不知道的就不公开;有的将一些专项资金或工程款项单独作账,规避村级财务公开。有的村委会很少召开会议,管理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够,一些村干部害怕群众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因此该让群众知道的事情却搞暗箱操作。
2.监督乏力是导致村官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受地理位置等条件所限,农村权力大部分集中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手中,收入、支出、报销等全凭“一支笔”,别人无权干预,大事小事由其说了算。同时,以前不少村级组织都没有什么资金来源,对村级财务也没有一整套监管制度,上级部门从不监督检查,甚至群众不告不过问,不出问题不过问。实行村账乡管后,有的乡镇只起个会计凭证的装订作用,没有进行审查和真正的财务监督,即使有问题也难以及时发现。有的乡镇没有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