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谚语研究综述
作者:陈成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10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开始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谚语。研究内容涉及汉语谚语的本体研究、汉语谚语与其他民族谚语(主要是英语)的对比研究和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谚语研究,但缺乏对汉语谚语的社团性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谚语汉语谚语谚语社团
汉语谚语十分丰富,谚语的定义至少有八九种。据温端政(1985)所讲,谚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谚语只包括以说明事理、传授知识和经验为目的的俗语。温端政在《汉语语汇学》(2005)中进一步把谚语定义为“非二二相乘的表述语”。其要点是:谚语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谚语是表述性的语言单位,这是谚语区别于歇后语和惯用语的主要特征;谚语是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这是谚语区别于表述性成语的形式特征。本文中的谚语指狭义的谚语。
现代的谚语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按照温端政(2000)的观点,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谚语研究
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谚语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郭绍虞、薛诚之等。郭绍虞《谚语的研究》(1921)认为广义谚语太宽泛,首次主张把狭义谚语作为讨论对象。杜同力《关于谚语的报告和说明》(1925)涉及谚语的方方面面,但讨论的问题不够集中,也不够深刻。曹伯韩《谈谚语》、陈以德《从谚语的搜集整理谈到口头语的语汇》和王国栋《谚语的搜集和整理》从谚语的搜集整理中看到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王顺德《北夏农谚研究》从地方性谚语这一角度去研究农谚的意义、性质和功用。薛诚之《谚语的探讨》(1936)最先提出谚语是一种语言形式,属于民俗学的范畴。
这一时期的研究观注把谚语同其他容易混淆的语言形式,特别是格言、歇后语、歌谣等进行比较,指出其间的异同;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口语调查,到人民群众中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但这时并未把谚语研究纳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水平。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谚语研究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谚语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马国凡《谚语的特点》(1960),杨欣安《成语与谚语的区别》(1961),王毅《略论中国谚语》(1961)等。这时的谚语研究侧重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于特点、分类和内容等方面,把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自觉运用语言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
三、新时期的谚语研究
新时期谚语研究进入鼎盛时期,研究范围广泛。主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