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本班于近两周内进行了土木工程测量,具体区域是红楼后于坐标X,Y81800,41250以北200米,以东250米。说实在话,这片区域有点复杂,主要是落差太大,不规则地界太广,灌木林间小道测量不便等。不过还好,成员的努力加上班级的相互讨论,本组拿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测量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测量工作、数据处理、绘图等工作,可算完工。一、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次测量遇到的主要困难,除了天气带来的测量不便,主要是误差的控制。测量过程中由于读数,仪器架设,仪器的搬动导致的误差甚至错误在测量刚开始那会屡见不鲜。第一个发现的明显错误,如下图:C己知点与1、2、3控制点分属于两个闭合路线,在测量时,∠C12、∠312、∠C13是三次测量的结果,可能由于仪器的搬动的原因,三角之和测量值之和为358°56′59″,很显然,1度的差距己不是误差的范围,这是一个测量中的错误。当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全组进行反思,并把以前所有测点进行了检验,进一步减小误差,并将测量时全站仪的十字叉丝严格对正棱镜正中,激光斑点严格对正控制点正中。最后将图示圆周角误差减小到09″。这次错误,有同学认为是因为仪器搬动后对正整平的失
f误造成的,但是我认为不然,就算对仪器搬动后,正确整平后也不会产生1度的差值,这很大的原因是测量的粗躁造成的。最后的控制点检验也证明了这点。不过正于同学所说,如果不将仪器进行搬动,对四点的数据进行测量,误差就不会有那么大这话也成了我们测量中得到的经验之一。第二个遇到的问题,虽然不是因为自己原因造成的,可也算是测量中的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细节控制点或者说图根点的保护,端午节其间,测量开始没多久,天降大雨,测量被迫暂停,结果雨停后由修正液标出的测点让雨淋坏了,雨前测出的三到四个点的数据只能重来,这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对测量工作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点的失去对以后碎部测量也会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无法进行测量。所以保护控制点很重要。第三个大的问题出现在碎部测量环节,在1:500的地图上,像台阶那样宽仅一米的物事,在地图上仅有2mm。而在测量中,我们所测量区域像这样的小地物,极其之多,碎部测量数据记录后,画图的时候,细点太多,以至于没法弄清楚哪个点表示哪个东西了。当然,我一直认为像这样的情况,碎部测量画图应当是与测量工作者一同进行的,但是由于控制点的标注滞后,人员的不足为了节约时间,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