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粉碎部分,不应随意丢弃。
粉体:或称微粉,是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
制粒的目的:细粉流动性差,制成颗粒可改善其流动性;多组分药
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及在器壁上吸
附;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散剂的特点: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
缺点:一些腐蚀性强及
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配成散剂。
散剂的工艺过程:中药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
包装
混合的原则:组分药物比例量;组分药物的密度;其他
f打底套色法:系指先用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将量少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研钵中作为基础,即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研钵内即套色。等量递增法: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合均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常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稀释散(倍散)。为保证散剂的均匀性及与未稀释原药的区别,一般将稀释散着色。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1低共熔后,药理作用减弱,则用其它成分稀释,避免低共熔。2药理无变化时,先低共熔再混合。3处方中含挥发油,或其它足以溶解低共熔混合物的液体时,可将低共熔混合物溶解,借喷雾法喷于其它固体成分中。含液体药物的散剂:1一般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2液体量较大,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适当辅料。3液体含量大时,且属非挥发性成分,可加热蒸去水分后再加固体药物或辅料。散剂的检查项目:均匀度检查;粒度检查;水分测定;装量差异检查;装量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无菌检查。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纯化中药成分概括来说分为四类:即有效成分(包括有效部位)辅助成
f分、无效成分、组织成分。浸提: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使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浸出的操作。中药浸提的全过程: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影响浸提的因素:中药粒度,中药成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浓度梯度,溶剂PH,浸提压力。常用浸提方法和设备: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中药。渗漉法的操作过程:粉碎中药,润湿中药,中药装筒,排除气泡,浸渍中药,收集渗漉液(排气时打开下面的开过)。渗漉法与强制循环浸渍区别:在于前者所用的是纯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