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ol。(2)反应II是体积减少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硫酸的体积分数增大,故P2P1。(3)由于反应i是SO2被还原的反应,所以反应ii则是SO2被氧化的反应,故反应物增加SO2,生成物增加硫酸,反应方程式为:I22H2OSO2SO424H2I。(4)①B是A的对比实验,故B中KI浓度应与A中相同。即a04。②A、B、C实验现象可知,A单独KI可以催化SO2歧化反应;C单独硫酸不能催化SO2歧化;B有硫酸存在下,KI催化SO2歧化能力加强。③溶液中存在I2,发生反应ii,生成硫酸,硫酸可以加强I的催化能力,故实验D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A的反应速率。
28.16分
1①2KM
O416HCl2M
Cl22KCl5Cl2↑8H2O

③Cl22OHClClOH2O
2①iFe34FeO4220H4Fe33O2↑10H2O
ii排除ClO的干扰
②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③理由:FeO42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Fe3和O2,溶液浅紫色一定是M
O4的颜色
方案:向紫色溶液b中滴加过量稀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解析:(1)①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该反应为高锰酸钾将盐酸氧化生成Cl2和M
Cl2,反应方程式为2KM
O416HCl2KCl2M
Cl25Cl2↑8H2O。②浓盐酸易挥发,Cl2中混有一定量的HCl,从而消耗C中的KOH,故B装置为吸收Cl2中HCl,通常用饱和NaCl溶液进行吸收。③Cl2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故除主要反应外,还有Cl2的歧化反应,
14
fCl22KOHKClKClOH2O。(2)I①Fe3与SCN作用生成血红色物质,a中含有Fe3;K2FeO4在强碱条件下可以
稳定存在,在酸性条件下,可能将水氧化,本身被还原成Fe3,4K2FeO410H2SO42Fe2SO434K2SO410H2O。
II原溶液中含有ClO强氧化性物质,因此用KOH溶液洗涤的K2FeO4晶体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含有的ClO,防止干扰实验。
②在制备实验中,Cl2将FeOH3氧化成FeO42,说明在碱性条件下,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在酸性条件下,FeO42又将Cl氧化成Cl2,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可以影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③由于FeO42和M
O4的颜色相似,因此不能说明溶液变为浅紫色是因为生成M
O4所致,同时溶液中溶解氧,Fe3等是否能将M
2氧化均未排除。因此需设计空白试验进行排除,如向M
SO4溶液中滴加硫酸和硫酸铁溶液,溶液不变浅紫色,证明在此条件下,溶解氧和Fe3均不能讲M
2氧化成M
O4。
15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