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次数。
33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树立标准的防护理念是预防针刺伤的关键定期的医疗安全培训,严格、全面地执行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发生针刺伤后如果不能及时对感染源进行跟踪随访,将会进一步扩大临床护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机会。本次调查中,少部分护士不能准确回答针刺伤后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几率,说明临床护士对医疗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不够,需要强化及培训。戴双层手套、按操作程序进行都可大大的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医院管理层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树立标准的防护理念,确
f保医疗安全。34完善针刺伤报告制度,加强针刺伤后安全建设感染管理科对
医务人员针刺伤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等,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做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和协作相关工作。完善严格的针刺伤上报制度,可以使受伤者及时、有效地判断污染针头是否来源于高危人群,并接受正当的治疗及检测,达到有效的职业安全控制和管理,也可以为护士提供一种心理支持系统5。此次调查中有25的护士未向上级报告,表明医院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各级别医院都应该完善针刺伤的报告制度。
4小结医疗安全已成为医院及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护士是医疗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应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培训,回避危险行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提供安全医疗护理用具,保障医疗安全,为护士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参考文献1宋平,周建芹,王艳娜临床护士针刺伤事件监测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7:202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8,18(1):73窦昊颖,冯彬,李艳丽护生针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危险
f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8b):215121524李昆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年5期5王晓,王晓玲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
况分析中国民康医学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