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伤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程序行为认知程度不够,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88人(273次)发生过针刺伤,人均刺伤31次。结论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浅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将护理操作程序规范化、程序化,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建立健全针刺伤的报告制度。【关键词】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doi:103969jiss
10047484(x)2013076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010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及体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从而有可能被感染的事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护理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其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一种危险因素。大量研究及实践证实1,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也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速度正逐年增长,因此造成的由于护士职业暴露而引发的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潜在危险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提高护士的医疗安全防护意识,纠正个人的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操作行为,强化防护技能,是减少职业暴露导致针刺伤发生的重要措施。作者对我院工作
f在临床一线的100名护士的针刺伤现状处理及防护措施进行了调查,形成以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本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100名护士,了解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发生德针刺伤的情况及对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12研究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4月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采取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针刺伤发生的频率、次数、原因、程度、是否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否有登记报告制度、防护措施及护士对针刺伤所产生的后果的认识等相关问题。2结果21针刺伤发生的次数给患者操作前所发生的针刺伤为非感染性针刺伤,操作中及操作后由处置用物所引起的针刺伤均为感染性针刺伤。院内被调查的100名护士中,有88名发生过针刺伤,共计发生针刺伤273次,平均每人被刺伤31次,其中有68人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22针刺伤发生的原因穿刺前由于意外碰撞所发生的针刺伤为20人次,加药过程粗心,抽药后盖针帽所发生的针刺伤为42人次;穿刺未成功之后,回套针帽为88人次,拔针时胶布意外粘连、操作不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