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请你直接对我讲(写于2007年1月5日)
那天是星期一又该换位置了。中午习字课一结束,大家乒乒乓乓地收拾完毕,我也准备去办公室。坐在讲台边儿的“小不点”快步走到我面前,气呼呼地说了句“不公平!”原来没有人与他互换位置。刚走到办公室。后排的一个高个儿女生也是一脸气愤地冲我发脾气:“凭什么我们最后一排不换?”
“今天怎么了?一连俩孩子朝我‘进攻’?”究竟为什么呢?静下心来一想:“孩子们并没有错呀!难道我这个班主任可以漠视他们要求公平的权利吗?孩子有什么想法能直接地大胆地说出来,这是多么可贵的交流态度呀!这不正是我平时着意浇灌‘民主、平等、自由’结出的果实吗?难道让孩子回家向家长诉说委屈,再由家长转达于我的不满才值得重视吗?”
再回到教室上课,我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说:“今天,老师发现了两个最优秀的同学,那就是潘鹏和郭欣露,他们大胆、直率,能够当面指出老师的过错,表达不满情绪。我先向他们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我还要向他们表示歉意,因为我确实不够公平;我还要祝贺他们从小就敢于讲理,能够自己解决难题,有自信,不依赖家长。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有大的成就!我为有这样的同学而骄傲!”刚才还一脸怒气的两个孩子,脸上出现了红晕,接着是满脸的自信与知足。有两个同学主动与他们换了位置。以后的一段时间,向我开炮的两个小家伙上课认真多了,下课时还常常拽着我的衣角说些什么。
思考:学生朝我发脾气,本来是消极事件,可是我从积极的角度反思自己,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到了孩子们的优点,成功地化解了矛盾,也激励孩子健康成长。假如我单从师道尊严角度思考,就会觉得很没面子,行动也必然是压制孩子的民主意识,效果是表面上有了尊严,似乎胜利了,而实际上却大错特错。
案例2:请给自己加红星(写于2007年6月1日)
“六一”前一天。一上课,我指着墙上的红星榜说:”“同学们来回走过这里,总忘不了看它一眼,或者叹叹气走了,或者恨恨地捶打两下。我知道大家的心思,你盼望着上面闪闪发亮的红星多一些呢。你可能为班级做了很多贡献,可由于班长和老师的疏忽,红星没有及时的亮起来;你可能还不够优秀,正暗暗下决心呢。”我竖起自己改作业的红笔对大家说,“现在,老师将把红笔送到每个同学的手中,我们来做个游戏,给自己加上红星,想加多少颗就加多少颗。”孩子们那个乐呀,真是没法说。个个小脸上带着笑,又兴奋又激动,或者有几分疑惑: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