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黄土的液化行为,静态加载的饱和黄土的剪切行为主要集中在三轴试验上。宋克强等以关中地区黄土滑坡为原型制作了1:150比例尺的模型,分别模拟均质土滑坡和有软弱带的滑坡,证实了边坡变陡时坡顶拉应力增大、坡脚剪应力增大。卢全中等对大尺寸裂隙性黄土进行了直剪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具有弱硬化型特点,裂隙张开、闭合程度对抗剪强度有直接影响。张照亮等对注浆黄土进行原位剪切试验,结果显示注浆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陈志敏等通过分别考虑新老土层结合面及圆弧滑面含水量、液性指数、塑性指数等,提出黄土滑坡最不利滑面综合分析方法。周永习等对原状黄土的大量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饱和黄土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典型剪切特性:稳态特性和准稳态特性。王松鹤、骆亚生对杨凌黄土进行三轴剪切蠕变试验,建立了适合杨凌地区黄土的经验蠕变模型。张帆宇通过非饱和黄土的排水环形剪切试验、饱和黄土的不排水环形剪切试验,解释了非饱和黄土斜坡的演化机制和没有触发条件下的自发式失稳,以及黄土液化高速长距离移动和灌溉诱发的黄土滑坡季节性复活机理。张茂花等通过增湿剪切试验表明黄土的极限强
f度是围压和初始含水量的二元函数;党进谦、李靖等通过直剪实验成果提出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公式;李如梦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探讨含水量对兰州黄土剪切强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黏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量的关系表达式。龙建辉从蠕变角度解释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物理特性;袁晓蕾则从统计角度解释黄土滑坡的滑带土强度试验参数的取值方法;潘春雷测试了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物理特性、强度特性、蠕变特性;扈胜霞测试了非饱和黄土的直剪强度,探讨了吸力与黄土强度的关系。李瑞娥从宏观变形破坏特征、微观结构特征系统论述了黄土滑坡滑带土的变形破坏模式。雷胜友、唐文栋等利用CT扫描分析原状黄土损伤破坏过程。邵生俊、李宏儒、胡再强等对黄土进行真三轴试验,研究黄土的剪切破损过程。崔向美等研究了黄土在动扭剪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分析了动荷作用下黄土动本构关系、动模量、动强度等。吴志刚、蔡东艳研究了黄土的结构特性与剪切之间的关系。焦黎杰、沈珠江、胡再强等引入破损力学开展实验,研究黄土剪切破损结构演化机理,建立黄土二元剪切本构模型。房江锋通过人工切割黄土模拟节理,探讨了黄土节理的抗剪强度,揭示出黄土节理的摩擦角随含水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