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滑坡研究现状及特征
黄土滑坡中的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物质成分、形态和性质的多孔隙弱胶结的松散沉积物,第四纪以来广泛分布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黄土覆盖面积广阔,约为635×l04km2,主要分布于陇中东、陕北、蒙西南、晋、豫西北以及鲁西等地。黄土集中分布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黄土往往假整合覆盖于阶地以及新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等老地层的风化剥蚀夷平面上,形成蔚为壮观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随地壳运动间歇性上升的同时,黄土也在不断沉积加厚;另一方面,黄土高原被各级河流不断侵蚀、下切河谷和冲沟,黄土“悬覆”于基岩之上。“此消彼长”的作用在河谷和沟谷两岸形成绵延不断的黄土斜坡,由于这种作用依然持续,那些遭受强烈自然营力作用的斜坡仅维持在临界平衡状态。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经济与工程活动的加剧,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重大群死群伤灾难。大量调查和分析表明,黄土滑坡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1、多数滑坡滑动速度快,瞬间启动、高速滑动,迅速达到新的“暂稳”状态。2、大型滑坡多数滑面埋深超过20m,甚至切穿整个黄土层,使得古夷平面上的黄土层全部滑动、搬运至坡脚。3、滑动带受新近系红色黏土(或古土壤)控制,黄土与红土(或砂岩)界面构成主滑面。4、滑坡后缘拉裂,多形成陡坎;滑坡产生显著的滑动前兆(如地面变形、地面裂缝发生和发展),这些前兆与滑坡体内部大变形有关。
f5、受水影响大,往往发生于强降雨期间(包括短时间大雨、暴雨等强降雨和连续多日长时间的中雨、小雨等淋雨),还有一部分滑坡与冻融有关(即地下水位升高)。6、部分滑坡转化为泥流,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灾害。7、往往与工程开挖、农业灌溉、削坡建房等人类活动有关。黄土滑坡的实质是黄土剪切破坏,因此,黄土剪切特征是国内外广泛研究的重点。早期剪切试验是以黏土为研究对象Hvorslev,1960;今井秀喜等,1963;Skepto
,1966的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非饱和黄土和饱和黄土的剪切试验,对黄土滑坡剪切带的形成机制、临界条件以及剪切带物性变化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非饱和黄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三轴和直剪测试以及少量非饱和三轴和极少的环形剪切试验研究,重点关注了含水量对剪切行为的影响;在饱和黄土研究中,使用三轴和大型环形剪切装置系统研究了动态循环加载条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