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因而使私有财产权受到侵犯。
……先生们,今天我们全体都应当明白,我们的共同利益就是停止革命……
──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第一辑)
【史料解读】1789年革命胜利后,制宪议会成为实际上的国家立法机关和革命领导机关。代表金融
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议会中掌握着领导权,他们在改造封建旧制度、奠定资本主义新社会基础时,认为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应立即停止革命并维护王权的利益,主张在法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上述材料是君主立宪派的主要领袖巴纳夫在一次制宪议会上的演说,其要点是:①君主政体的存在是必要的,是安定与自由的保障。②应当立即结束革命,否则,就会造成王国的灭亡并使私有财产受到侵犯。
这段材料表明:①获得政权的君主立宪派急需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果实,因而害怕革命继续进行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②君主立宪派与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他们主张保留君主制。这表明,君主立宪派已逐渐成为大革命深入进行的障碍。三、法国大革命的局限性【史料原文】
法国大革命“平等”压倒“自由”说到法国革命的局限性并非我们的史学传统中所说的“还不够彻底”也不是像今天的某些论者所说的“全无必要”而应该是没有实现自由和平等价值的温和协调没有实现盎格鲁撒克逊政治文化和法兰西政治文化之间的温和协调。这其实是“博爱”这个信条的任务。法国革命以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而著称然而很可惜“博爱”没有做好或者说被曲解了结果矫枉过了正平等压倒了自由。
一个不等式成立与否,取决于影响号的因素如数正、负零或子积平方倒都会对产生注意考查这些在中作用是也就比较好判断了
f也许这种矫枉过正是必要的否则当今席卷全球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无法启动。但要注意的是在矫枉过正之后还是应该设法努力实现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和谐。这需要学习妥协的艺术。什么时候我们学会了这个艺术什么时候我们就有了真正的民主。
高毅:《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史料解读】
法国大革命和英美的革命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创制试验,但法国人的革命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革命在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异:后者侧重于追求自由,前者则侧重于追求平等。北京大学的法国史专家高毅教授,通过探究法国大革命的过程,认为法国革命之所以具有激进性的特征,主要在于法兰西民族天生的那种无限崇尚平等的政治文化特性使然。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总结高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