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十四历史上三农问题一、古今中外有关农业的政策和主张1、商鞅变法: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生产粮食、布锦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贞观之治: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代替服役。3、元朝忽必烈改制:推行重农政策,颁布《农桑辑要》4、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演变(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土地所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6日本大化改新:颁布“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7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以赎买的方式购买份地的使用权。8日本明治维新: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全国统一征收地税。9美国罗斯福新政,让农民缩减耕地,由政府付款补贴。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格局的演变
f秦汉及秦汉以前,北方的黄河流域农业发达,南方农业比较落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与北方差距不断缩小;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广泛流传,表明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三、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如战国时期的铁器和牛耕;2、一些统治者推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如唐太宗的轻徭簿赋政策;3、一些统治者能够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如商鞅变法时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4、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5、优良农作物品的引进,如宋代引进占城稻。四、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平”对发展农业做出的贡献1、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五、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建议1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2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