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深化研究
作者:曾飞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8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活动弘扬正能量,可以培养奉献精神、创新意识、思想觉悟、内涵修养,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模式和保障,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引言
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开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导向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高校以志愿服务为宗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实践育人模式。
1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11将社会实践与引领学风建设相结合
在原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拓展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理解专业理念,明确专业需求,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从关注书本知识到了解社会所需,将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应用到实际问题之中,能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实现知识到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12将社会实践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各高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安排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资源的投入,创造更好的社会实践环境。高校注重处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等职业技能考试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课程、教学形式、考核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强化专业办学特色。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提升教学工作的效果,可以纳入到高校对师生的考核体系。
13将社会实践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在实践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奉献精神,让实践与奉献相结合,实践与育人相结合,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社会工作是以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为目标的志愿活动,帮助流浪儿童、孤寡老
f人、农民工子女、智障儿童等需要救助的人群。因此,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还兼具着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关注弱势群体,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和意识。
14将社会实践与就业深造相结合
通过社会实践,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