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变电所)、试验场以及在以上区域所从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a常规活动是按公司策划的安排在正常状态下实施的活动,例如公司按既定要求和计划实施的生产运行活动、检修作业活动、产品检测实验活动等。b非常规活动是在异常和紧急状态下实施的活动,非常规活动和紧急状态的事例包括:过程临时更改、设施或设备的清洁、非预定的维修、厂房或设备的启用或关闭、现场外的xx、翻新整修、极端气候条件、公用设施的毁坏等,例如:现场外的实地考察、作为客户走访供应商、勘查活动等;生产设备故障紧急抢修;动火作业;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供气设施的毁坏等。风险点排查安全管理部组织,生产部、技术质量部、工会等力量参加,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确定风险点,并建立风险点统计表(附录A)。34危险源辨识341危险源辨识方法3411对设备设施、区域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危险源分析,列出设备设施清单(附录B1),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法)对危险点内的危险
f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设备设施风险分析与评价记录(附录B2)。检查表采用《民
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检查方法检查表法》(WJT9075)。
3412对作业活动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作
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C1),填写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与评价记录(参见附录
C2)。
342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覆盖公司所有危险点内的危险源。
343辨识要求
3431危险源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五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机
(含工艺技术)、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主要有: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的安全产生
不利影响的危险源;在工作场所附近,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
险源;本公司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组织及其活
动、材料的变更,工艺技术的变更,设备变更,或生产计划的变更;作业方式存
在的危害:在接触同类有害环境(物质)因素条件下,作业方式对危害的风险度
有很大影响,应尽量考虑使用危害因素较少的作业方式,并给作业人员配备专用
劳动保护用品,以减少对人员的危害;工艺存在的危害:通过分析工艺构成,了
解产生有害因素的作业源点及其散发有害因素的性质、特征等情况。工艺的特点
不同,所产生的危害也有很大差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在同一种作业
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