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液、气都可发生。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气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筷子不易弯曲是因为外侧分子间距变大,分子间作用体现为引力,而内侧分子间距变小,分子间作用体现为斥力,两个力都保持筷子形状不变。
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断面两侧大多数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对比实验)
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单个分子的运动不能叫热运动。
5、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内部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必然有分子动能,即有内能。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吸热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改变分增大和减小)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f(做功方式:A摩擦,B压缩或膨胀。不包括后面力与距离的乘积的那种功)
7、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结果是:两物体同温,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注意: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传递过程中吸放热相等,升降温不一定相等。
8、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点燃火柴,后者用热传递的方式点燃火柴。
冬天哈气和搓手(拍手也行)都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热传递方式,后者用做功方式使手暖和。
9、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A内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B内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具有”。
10、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