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与国之间广泛的贸易交往。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贸易已经成为支持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核心产业,一旦离开了贸易作为交换和消费的纽带,生产将难以为继,人类社会的生存也将面临严重的危机。国际贸易中心一般是指,一国处于参与全球分工,分享全球市场和资源,确保其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经过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城市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前哨战略平台。在这一平台上集中了国家的主要资源,使其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承担了国家的战略任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国际贸易中心既然以城市作为载体,那么,其本质就是这一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平台的功能建设。通过国家意志使其建设成为全球或区域商贸要素高度聚合、商贸环境开放宽松、法律环境公正严密、金融和航运及配套服务业高度发达、本土跨国公司总部密集、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众多、对外贸易辐射全球、零售服务吸纳国际、商贸经济总量全球居前、人文环境等国际化程度高的世界性著名大都市。《上海》一文对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定义和定位是:“世界公认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也可以称为世界城市。这些城市以商贸为先导,具有商贸额大、融资能力强、工业发达、科技先进、交通便利、人才荟萃等特征,不仅在本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能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2近代上海商贸业的发展
上海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成为中国和远东地区的贸易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贸易业迅速发展,在管理机构、流通特征、流通规模、经营方式、业态业种、经营设施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上海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总额为31974亿元,比1949年的2018亿元增长额1583倍,平均年递增131。我国从1978年年底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至2008年为整30年。这30年来,上海在商业和外贸上的重大变革,推动了贸易的巨大发展,也必然反映到上海贸易业的地位和作用上去。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上海大体上恢复了国内贸易中心的地位,也初步形成了中国的一个国际贸易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成为贸易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上海贸易的繁荣,推动了上海工业的繁荣,推动金融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的繁荣,乃至文化、体育、教育等百业的繁荣,不仅使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