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总学时:34理论学时:34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适用专业:工程造价本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设计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加强自身修养,强调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会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熟悉国民经济统计中的重要指标,能对统计学的一般概貌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会计算抽样调查时产生的误差,掌握简单随机抽样下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等。二、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34学时,其中讲课34学时,实验0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章节
理论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6
第三章统计指标
6
第四章概率与概率分布
6
实践
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
4
第六章假设检验
4
f总复习
4
总计
34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一)第一章绪论(共3学时)
1教学内容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特点、统计学的类型、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学的类型、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关系3课程教学要求对统计学原理初步认识。
(二)第二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显示(共5学时)1教学内容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数据的整理程序以及统计分组。2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整理的理论和方法、统计分组分布的编制。难点: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布的编制4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统计整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分组、汇总和统计表的设计
(三)第三章统计指标(共6学时)1教学内容统计指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以及其所反映现象的规模、结构、比例水平、集中、分散等数量特征。2重点与难点重点:平均指标的计算。难点:变异指标的计算3课程教学要求理解统计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结构、比例水平、集中、分散等数量特征。
f(四)第四章概率与概率分布(共6学时)1教学内容概率的相关概念,概率的性质与运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