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华夏科技魂中国古陶瓷的发展
成一龙PB04206304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一种物质结构的创造性活动。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制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全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类利用陶器烧煮食物,这使熟食的推广成为可能,后来陶器的使用扩展到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资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灰陶、磁山文化的红陶、仰韶文化的彩陶、大汶口的“蛋壳黑陶”、商代白陶和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宋、辽三彩器和从明清发展至今的紫砂壶、琉璃、法花器以及广东石湾的陶塑等等,都别具一格,倍受人们赞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泥塑到彩绘,陶瓷的发展在中国科技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规模与质量体现了封建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展示了古人生活的丰富画卷。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发展,是有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足以显示先人不凡的智慧。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生产领域用陶刀收割谷物,用陶弹丸猎取动物,用陶纺轮捻线,用陶锉揉制皮革;在生活领域用陶瓶汲水,用陶罐盛粮,用陶碗吃饭,用陶釜煮肉;在精神领域用陶、陶鼓、陶响球、陶哨等娱乐,用陶塑女神和动物进行祭祀活动。陶器出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诸多方便,同时为社会形态的变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首先在中国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一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定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一系列遗
f存都含有一定数量的彩陶,所以人们也称其为“彩陶文化”。彩陶的出现表明中国的陶器已经具有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逐渐步入了多彩多样式的发展轨迹。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过校正,仰韶文化距今约为7000至5000年,可见我国的陶器在很早的时期就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在3000年前的商朝,我国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商朝殷虚的遗址中出土的陶片、陶罐具有很多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