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产生了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
f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二)拉丁字的起源
拉丁文字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文字。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600年发明了以符号代表发音,不仅是代表意思和物体的23个字母。公元一世纪古罗马采用并修改了希腊字母最终完善成具有23个字母的拉丁字母体系。1000年后加了U、W,1500年后加了J。6世纪的安塞尔字体和小安塞尔字体是小写字母的形成的过渡字体。公元8世纪产生了卡罗琳小写字体。15世纪罗马大写字体和卡罗琳小写字体通过意大利等国家的修改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阿拉伯数字是11世纪由印度传到欧洲的;15世纪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标点符号成为专业书写符号。(三)世界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工业革命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此期十分强调装饰性。德国艾克曼设计的“艾克曼体”:具有线脚的粗字体结合了罗马体和哥特体的一些特征,装饰线脚与新艺术设计作品中常见的强调曲线的纹样、图案非常统一。装饰风格的维也纳分离派的字体设计为后期新艺术风格的代表,字体从中国传统的印章上找到了一些装饰手法,将字体与各种线条组合起来。二十年代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家们主张字体要直接表现内容,提倡简朴而无线脚的国际主义字体。
现代主义强调字体与几何装饰要素的组合编排。从包豪斯学校到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作品都运用了各种几何图形与字体结合的方法。
法国卡桑德拉,运用几何硬边的线形处理字体的装饰细节,在风格上独具一格。如为一些服装公司设计的字体标志。
5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以国际字体为基础字体的设计愈加精致细腻。以后由于照相排版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使字体的组合结构产生新的格局。6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文化艺术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单一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