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陶行知与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比较
作者:刘建英来源:《中国德育》2011年第08期
摘要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本文深入剖析二者的相通之处和差异所在,感悟两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作者简介刘建英,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陶行知师从杜威,二人各自在中国和美国从事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成为二十世纪的两位教育大师。杜威根据美国工业化社会人们生活中的需要,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生活思想。陶行知从我国当时的国情出发,把杜威的教育思想加以改造并形成自己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两人的教育思想同出一脉,又不尽相同,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理论价值,对我国现代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与杜威生活教育思想的
主要内容及相通之处
1922年,陶行知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生活教育》一文,用英文表述了“生活教育”的观念和思想:Educatio
oflifeEducatio
bylifeEducatio
forlife,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向前向上的教育。”1它具体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教育促进生活之变化,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生活是教育之本,生活是教育的途径,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社会即学校”是指“把整个社会或乡村当作学校”,“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2。这样,一直非常薄弱的国民教育便拥有了广阔的教育场所。“教学做合一”,即“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3。陶行知力推生活的教育作用,他指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摩擦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相互矛盾斗争,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1897年,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出其教育生活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杜威强调,教育就是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