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二)证候诊断1.实证(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2.虚证
f(1)脾胃虚弱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色萎黄或无华;神疲懒言、肢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阴虚肠燥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口干少津。形体消瘦;心悸怔忡;两颧红赤、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眩晕耳鸣;舌淡苔白厚。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通便。推荐方药:(1)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厚朴、枳实等。(2)麻子仁丸加减。麻仁、芍药、杏仁等。中成药:三黄片、麻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