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经验来读懂一本书呢?那就是对你已经了解到的某一个观点,你是否能自己举出例子来证明正如作者举例来论证书中的观点一样。读完本书,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检测。
阅读实用型的书
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么说是因为,书籍只是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行动,正如王守仁的心学所倡导的“知行合一”。
比如我们在读一本烹饪书,我们是怀着对烹饪的兴趣选择这本书,我们想通过书中介绍的方法来学习如何烹饪。如果我们阅读后,没有实际动手去练习做菜,那么本来存在的那些疑问我们依然没有解决,我们的烹饪技巧也不会得到任何提高。
此外实用性的书会提出一些普适度较高的规则,能解决特殊情况中的问题。我们掌握这些规则后,要加以思考理解,科学地为自己所用。戚继光就是很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当他抗倭失利之时,唐顺之给他了《武》这本书,在仔细攻读顿悟兵法后,戚继光在之后的抗倭中创造性地发明了“三阵法”等大败倭寇
f的阵法对实际情况更加了解的戚继光,知道如何将规则应用在抗倭的特殊状况中,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实用型的书分类两类,一种是说明规则,另一种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说明规则的书,比如烹饪书、驾驶指南这些书有条理地介绍一些方法论。而阐述原理的书籍,比如教科书,或者经济、政治、道德巨著,这些书是帮助理解概念的实用书。如果阅读完实用书后,你真的同意作者的结论和他提出的方法,那么你会采取行动,反之则是你并不真的同意作者我们可以这个方法来测试对实用书的认可程度。
阅读想象文学
想象文学,又可以称作虚构类文学,典型代表是小说,诗词,散文等。在阅读这类型的书籍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论述性作品的那种逻辑清晰,有条有理,我们需要去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感情,或者让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他为我们创造的世界。
例如当我们在读季羡林的《留德十年》时,我们能借助季老的描述想象出在北欧柔蓝的海峡上,迟暮的天色久久不肯落幕的景色我们相信那一定是一片美丽的土地。
不同于阅读科学、哲学、政治、经济与历史,一般人似乎对阅读想象类文学更在行。这与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有关,编辑在选编语文课本时,挑选的更多的是文学类作品那时的我们还没有能力去阅读经济政治类的文章。发展到后来,我们中的有些人没有再进行阅读活动,或者那些继续阅读的人没有去扩展他的阅读范围,依然停留在文学领域,因而阅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