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材。视频《暴风骤雨》、《渡江战役》等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内容的距离。《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敌我力量对比表》等图表的运用,让学生对战争的发展态势一目了然。动态地图演示战争经过,使学生对战争的形势能清晰把握。于右任的《国殇》,激发了学生对内战的反思,达到了爱国、强国这一主题思想。
2.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课本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知识拓展等部分,他们往往是历史知识的重要拓展,有时更是考试爆冷的部分。
f点评本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环节的安排较为合理。利用视频、文字、动态地图、
图表等丰富史料,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合作,学生讲解等多种形式,圆满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视频《配乐诗朗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导入,场面宏大,动人心魄,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三个标题醒目而贴切,把从战略进攻到占领南京的战争过程串联起来,清晰条理。三大战役的开始都是用电文引入,电文的呈现有师朗读、生齐读,录音读,感觉新鲜而不单一。用于右任的《国殇》结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启发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讲解战役环节很好。要求每小组讲解员把战役的时间、战区、参战部队、指挥官、战况及经典战术、意义六项内容交代清楚,同时在多媒体上演示动态地图。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起的是一个线索作用。这样就把课上更大的舞台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表现比较好。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由于这节课是战争史,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动态战争地图,配合讲解员的讲述,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为了更好的再现历史场景用了《暴风骤雨》、《车轮滚滚》、《渡江战役》的相关视频,它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大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注重史论结合,用《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敌我力量对比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历史条件。用电影《车轮滚滚》片段,群众支前的表格数据,材料“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陈毅”,得出结论: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教材挖掘过细,知识点的处理有点面面俱到,课堂容量大,时间有点紧张。
山东省淄博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