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力的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的概念。2、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3、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4、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5、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状态。(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2、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五、课时计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新课引入举例:两个人同方向拉犁匀速耕地,若用一头牛替代两个人拉犁匀速耕地,效果一样。引导学生分析:若两个人同方向拉犁的力为F1、F2,牛拉犁匀速耕地的力为F3,则F3产生的效果与F1、F2产生的效果相同。阅读课本上的实例。分析两个实例的共同点:一个人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人共同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相同。本节课将研究上面实例中一个力与两个力的关系,引出课题。
f(二)进行新课1、合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演示1: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大弹簧的旁边立一个刻度尺,用一个弹簧秤拉着弹簧,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着弹簧,使其伸长。记下弹簧伸长到的位置;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F1、F2。用一个弹簧秤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比较F与F1、F2的大小,F与F1、F2的方向。引导学生分析:F产生的效果与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故F是的合力。从上面实验可知,F的大小等于F1、F2之和。F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结论:同一直线上两个同向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分力之和,F=F1+F2,合力的方向与分力的方向同。演示2:将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一个弹簧秤竖直向下拉弹簧,用一根细绳拴在弹簧下端的钩上,用弹簧秤通过细绳竖直向上拉弹簧,记下弹簧伸长到的位置,记下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F2。用一个弹簧秤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到相同的位置,记下弹簧秤的拉力F。比较F与F1、F2的大小,F与F1、F2的方向。从实验可知F产生的效果与F1、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故F是F1、F2的合力。结论:同一直线上两个反向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