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时应当考虑到内源性干扰因素的存在。以下对外源性干扰因素进行简要说明:31标本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具有类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果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底物反应显色。32标本被细菌污染细菌菌体中除可能含有内源酶对测定产生非特异性干扰外,还可能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另外标本在保存中出现浑浊或絮状物时,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检测。33标本贮存时间过长标本在低温下保存时间过长,IgG可聚合成多聚体,在间接法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加深、甚至出现假阳性结果。通常情况下血清标本可在2~8℃下保存l周,冷冻保存时间会更长,但对于抗体或抗原含量低的标本而言,则可能会因抗体掉价、抗原分解而出现假阴性结果。34标本凝固不全血液通常在采集后半小时后开始凝固,18~24h完全凝固。如果在血液未凝固时即离心分离血清,则可因纤维蛋白原非特异吸附于微孔而造成假阳性结果。为了缩短标本处理时间,可以在离心前将血液标本置于温箱中温育或者采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以加速血清的分离。35冷冻保存标本避免反复冻融标本的反复冻融会因其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使抗体效价跌落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作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冻存。此外,标本在冻存时会因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因此重新融解的标本必须混匀,但不要进行剧烈振荡,反复颠倒即可。4操作因素对ELISA结果的影响
ELISA操作步骤复杂,一般遵循以下步骤:固相包被→加样品→温育→洗涤→加酶结合物→温育→洗涤→加底物→温育→显色→终止显色→比色,每一步操作不当将引起结果较大的误差。以下叙述各个步骤中的影响因素。
f41加样加样器是一种比较精密的工具,其在长时间使用时会因机械磨损或者推动杆内附着血痂
等原因造成加样不准,因此必须定期对加液器进行维护和校准。每次加不同的标本时均需更换吸嘴,以免发生交叉污染。加样时速度不可太快,避免将标本加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要溅出或产生气泡。对竞争法而言必须注意操作时差对结果的影响,在加酶结合物和底物时可用定量多道加液器,使加液过程迅速完成。如果使用滴瓶除注意滴加的角度外还要注意滴加的速度,速度太快,容易出现重复滴加或者加在两孔之间,造成非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