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成第一台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1941年,有关塔机的第一个标准-德国工业标准DIN8670公布1。该标准规定以起重量t和起重幅度m乘积的起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3。1欧洲塔机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前,塔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刺激了建筑机械的发展,塔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塔机发源地的欧洲,当时的塔机发展水平代表着世界最高技术。在这一时期,经济刚刚恢复,建设规模还较小,建筑物的高度不大,轨行式、下回转的动臂塔机占统治地位,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德国Liebherr和Pei
er公司制造的动臂塔机。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层建筑比重的增加,出现了自升式动臂塔机。1958年Liebherr推出了一种上回转、液压控制动臂变幅的HB系列塔机,该型动臂塔机都有较短的平衡臂,起重力矩从30tm到90tm。早期发展的是借助于绳轮系统或液压顶升系统使套架与塔机能交替伸缩的内爬式自升塔机。这种塔机布置在建筑物内部,全部荷重支承在楼梯间墙壁或附近楼板上,上部施工司机能一目了然,起重臂幅能充分利用,但司机看不到地面上的装卸工作,施工结束后的拆除有一定的难度。后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又发展了附着式自升塔机,塔机独立于地面基础上,横向与建筑物拉结,利用爬升套架和顶升机械使塔身自升。这种
f自升塔机装拆方便、司机视野开阔,应用愈来愈广泛。20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Potai
制造的一种上回转、小车变幅式塔机开始取代了传统动臂塔机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大中型塔机中动臂式塔机的市场份额占近70,而70年代已降到了10。此后,上回转、小车变幅塔机在世界各国占据了统治地位。20世纪60年代,欧洲塔机产量猛增,塔机行业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以联邦德国为例,1951年拥有塔机800台,1960年增至11800台,而1973年则达到48500台。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些至今在塔机历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的塔机。1978年丹麦Kroll公司的K10000塔机问世了,这台世界上最大的塔机起重力矩为100000kNm,在44m幅度处的最大起重量达240t,其最大工作幅度达100m,相应的起重量为945t。1977年,瑞典Li
de
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平头塔机Li
de
8000,时至今日,平头塔机的发展方兴未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塔机行业进入低谷,一些实力单薄的小厂停产或倒闭,仅留下少数有实力的大厂。如意大利,20世纪70年代共有57家塔机制造厂,80年代减为23家,90年代进一步减少为不足6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