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中概念详解之溶解度
一、溶解性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溶解度和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来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①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而碘几乎不溶于水。②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食盐容易溶解在水中,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碘微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③同一种固态物质在同一溶剂中(通常为液态)的溶解能力(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如硝酸钾在20℃100g水中只能溶解316g。60℃时,g水中能溶解110g。而100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态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量也越多。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④同一气态物质在同一液态溶剂中的溶解性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压强有关。通常是温度升高,溶解性减小;压强增大,溶解性增大。注:液态物质互相溶解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学不讨论。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如室温下,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