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的就业形式,为了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到“好工作”,部分大学生在简历上造假:未担任过任何职务的普通学生变成了学生会主席或者学生干部;成绩单也随意改动,挂科学生也可以成为年年拿奖学金的学霸;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也可以成为经验丰富的实习生。此外,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又面试到了更理想的单位,而任意违约。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企业偷税漏税、拖欠赖账等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诚信都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在受到不良风气的侵害时,由于经验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反而受到不诚信行为的伤害,在遇到类似事件时不再诚信。
(二)教育偏差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过度注重学生的分数,学校教育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德育和美育一直都是辅助,或被忽略。再加上高校缺乏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以至于针对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没有什么惩罚措施。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5后”,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大部分的希望寄托在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上,他们首先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将来能否进入名校,找到好的工作等。其次他们关心的是子女的身体,是否健康等,对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较为忽略,或者认为无关紧要。这也使得一部分家长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只关心子女吃穿,却很少关注子女的思想品德。更有一些家长,他们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子女耳濡目染之后,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合理的,这些家长反而对孩子的诚信起到了反作用。
(三)学生自身原因
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与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自身责任意识不强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高,对专业兴趣不大,又受到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入党等利益的吸引,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利益不讲究诚信,考试作弊、虚假简历等现象时有发生。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家庭教育
每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出生之后最先受到的教育,也是其耳濡目染、置身其中最长时间受到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品质的塑造等都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诚信观念的形成、诚信行为的确立、诚信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通过多年的培养逐步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