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及经营人工成本。这些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相对简单,与其他企业无实质差别。主要的难点在于资产的摊销。资产摊销的本质是实现资产自身简单再生产的价值补
f偿过程。由于收费公路资产价值高、流动性差、使用期长,摊销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规避流动风险和投资者利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路(桥)类上市公司大都采用车流量法或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的优点是容易计算,且不易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现象;缺点是不同车流量对道路损耗情况不同,不符合收入成本的配比原则。车流量法类似于工作年限法,根据不同的车流量计提不同的摊销,符合收入成本核算的配比原则,看似合理,其实也存在着缺陷。首先,收费期间的车流总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路网结构相关,还受区域气候、地形等影响。其次,公路的损耗并不全是车辆行使造成的,还受自然界的侵蚀,风吹日晒、雨打冰冻等等。车流量法无法补偿这种无形的损耗。
因此,建议将资产成本划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有形损耗计提摊销的基数,这部分占总成本的比例等于预计总车流量占公路设计车流量的比重,另一部分为无形损耗计提摊销的基数。有形损耗采用车流量法摊销,无形损耗采用平均年限法摊销。
4后续支出的财务核算。随着路网结构的变化,有时会在收费公路增设立交桥等大型工程,这种工程从长远来讲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但通常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类似还有路桥等的改造工程。这些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改扩建支出,虽然收费公路权属于无形资产,但依托于此项权利的收费公路基础设施仍是实物资产,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与收费公路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符合
f资本化条件,应予以资本化,并按增加后的资产在剩余收费年限内摊销。
收费公路每隔三到五年还需要进行一次大的检修,这种检修一方面是为了检查路桥的磨损情况,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收费公路的良好性能,这类费用通常也比日常养护要高,且受益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应做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在预计的下一个检修期前摊销完毕。
5移交时的账务处理。由于移交时列入“无形资产”的资产已经摊销完毕且无余额,因此此时主要是进行实物移交,并在实物资产移交后将无形资产与累计摊销对冲,对项目公司财务报表无实质上的影响。收费公路在进行实物移交时,其实质是将收费公路转变为不收费公路,因此需将收费设施拆除,并安顿好收费公路工作人员。收费设施的拆除变卖对项目公司来说一般无太大的支出负担,但在现行的劳动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