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如蜈蚣、蛇等),将苏醒过来出土活动,所以叫作“惊蛰”。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的“分”就是半,是春季的一半。春分这天的阳光直射赤道,白天和夜晚差不多一样长。这以后,阳光直射的位置更向北面转移,北半球就白天长夜里短了。“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农历节气,二是风俗节日,进行扫墓和祭祀祖先。解放后,移风易俗,人民于清明节开展为革命先烈扫墓活动。”谷雨”谷雨前后,气温比较稳定、暖和,雨量也开始比以前增加,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很有帮助,是我国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立夏”我国习惯把立夏作为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从立夏到立秋前一天为夏季,这是天文学家上的四季划分标准。但是气象上的夏季。要推迟25天左右,它是以气候炎热的6、7、8月为夏季的。“小满”小满是表示麦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这时我国北方夏熟作物籽粒渐渐饱满,南方进入夏收种季节。“芒种”我国中部地区,将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时期。梅雨期间空气非常潮湿,器具衣物容易发霉。所以最好要在天晴的时候,把衣服、书籍曝晒干燥,收藏起来。“夏至”到夏至这日太阳的高度最大,阳光差不多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太阳渐逐向南移动,高度渐减,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一些。由于太阳幅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夏至以后,气温继续升高。“小暑”小暑的“暑”是炎热的意思。这时正进入“伏天”(是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也称头伏)前后。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热的时期(俗称三伏天)。“大暑”大暑正逢在中伏(也称二伏)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常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北方一带,这上个节气也是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在二十二度至二十六度,最高气温可达四十四度。“立秋”
f立秋,是不是秋天开始了呢?还不能算。因为我国地方很大,各地的气候有差别,所以,要根据当地五天的平均温度在二十二度以下,才算是秋天的开始。把“立秋”作为秋天的开始,只是人们的习惯。“处暑”处暑的“处”是躲藏的意思,表示“处暑”节气以后,炎热的暑天将逐渐消失,躲藏起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雨量逐渐减少。“白露”从白露起,我国大部地区天气开始转冷。俗话说:“白露身不露”。说明这时暑气已经尽了,气候凉爽,特别是早晚必须有适当的衣服保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