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记30分)1、《合同法》第125条第1款所规定的: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
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那么按照合同的所使用的词句进行解释的方法属于:
A、文义解释B、体系解释C、目的解释D、习惯解释
2这些豆子是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所有从这个口袋里拿出的豆子都是白色的,因此这些
豆子应当是白色的。以上推理过程称为:(
)
A、演绎B、归纳C、设证D、类比
3、辩证推理的法理根据在于:
A、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的对待B、同类的情况应做相同的处理C、规律的普遍性D、
联系的普遍性
4、《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
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种内涵和外延不确定、具有开放性的指导性
规定,在法律方法论中属于:
A、不确定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一般条款
5、在法律解释的位序中,居于首位的应是:
A、合宪性解释
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D、历史解释
6、《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
公民的肖像。”但在实践中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侵犯肖像权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民法通则》第
100条已经不能满足公民肖像权保护需要。这时出现了()
A、法律规范冲突B、法律漏洞C、法外空间D、法律模糊
7、在大陆法系国家,法源最常见的形式是()
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惯例
f8、广东省四会市“莫兆军案件”表明,作为司法三段论中的小前提中的案件事实应当是:()A、生活事实B、证明事实C、法律事实D、客观事实9、欲知个别得先了解总体,而欲知总体又先要了解个别;欲知局部需要先知整体,欲知整体又先要知局部,这种在个别与总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对照,从而使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A、推论B、推理C、诠释D、证明10、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或者部分的)关系的刑法规范,这种现象称为:()A、规范冲突B、法条竞合C、法律漏洞D、法律拟制11、在法律方法论上,不确定法律概念和一般条款的具体化通常被称为:()A、法律解释B、法律推理C、漏洞补充D、价值补充12、下列选项中,属于立法解释的选项是:()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D、司法部的解释13、《唐律疏义》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