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师说》中提到,士大夫之族嘲笑“曰师曰弟子云者”的理由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事学习的两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1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两句,交代了其中的原因。1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认为,那些年相若、道相似的人是不应该互相为师的,原因很简单,“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在《师说》中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从对立面来说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的。15在《师说》中,韩愈说,古代圣人喜欢从师学习,而现代众人耻学于师,后果就是“(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
f16
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四)《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