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物联网应用“十二五”规划初稿
核心提示:近年来,北京市有关部门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为全面建设智能北京、感知北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涌现了以交通流诱导、水务监测、环保监测等为代表的一批应用:市政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停车场空余停车位的自动检测、路面事件检测系统;水文监测、水质监测、供用水监测、灾情监测、水工设施监控系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绿标发放与识别系统;食品溯源、动物检疫、血液条码管理系统,等等。但总体而言北京市物联网的发展仍处在“自发为主尚未规范、有所应用未成体系、监测类多智能化少”的阶段。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必然对未来城市管理和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提出“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北京市市应积极响应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抓住机遇抢得先机,发挥首都经济、技术及产业方面的优势,迎接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巨大挑战,率先完成物联网在北京市政务领域的战略布局,占领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实现北京市从电子政务的领军城市到政务物联网应用领先城市的转变。按照“一个目标、三个步骤、五项措施、七大领域”稳步推进北京市政务物联网建设,搭建北京市政务物联网的总体框架,制定完备的政务物联网标准规范体系,深入研究物联网关键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市传感设施资源优化配置,完成政府部门间信息的整合共享,着力推进北京市物联网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农业、医疗卫生、城市管理运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强化行政部门对城市的精确化管理能力,提升政府执政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发展。1现状与发展趋势北京市政务物联网的建设,需利用现有已建设成和正在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RFID、传感器网络等资源,推动政务物联网普及和应用。11现状近年来,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