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过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这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其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成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古人的世界观崇尚“天人合一”,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中国传统的易学更是将万事万物纳入到由阴(—)阳(—)两爻所组成的八卦系统和六十四卦系统,提出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具有整体性思维的世界观。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对待自然、人和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领悟意义,并由此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独立的而又与之互补的中国东方文化。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为中国人整体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先秦思想家荀况把宇宙看作由客观规律支配的统一体,认为“天”是列星、日月、四时、风、雨、万物等自然现象互相协调和互相作用而不断生成的功能系统。西汉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为骨干,将宇宙和社会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我们所说的“抓主流看本质”、“从总体上看问题”、“从全局出发”和“宏观调控”等,都蕴含着整体的思维模式。由此可见,中国人一直恪守着自己的整体思维模式,并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种思维模式。总之,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统一的整体结构之中。因此,天与人、阴与阳、精神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人是天地自然界生成的,应符合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的道德最高原则是统一的。2圆式思维庄子说“此亦是彼,彼亦是此。”他认为彼此无差别状态是世界的唯一真相和必然。这一点是世界万物规律的中枢,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思维模式左右着人类的活动;人们从事物中发现什么,不在于他们直接看见什么,而决定于他们看的方式。按照中国人的看法,事物本无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而只有道和器的区分。“道”指规律,“器”是可见的具体事物。在所谓“浑沌”的意识里,世界成为无差别的圆形,从轴心到圆周的每一点距离均是相等的。这是一种颠扑不破、圆满的思维模式,以不变应万变,无所不包。换言之,人们不是在主动地捕捉规律,而是让生命时间服从于水到渠成的放任自流的自然状况,是典型的静态的圆形

f精品文档
心态。事实上,中国人的圆式思维特点在其语言上就有所体现。汉语有这样一种结构——以反
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的形式对一种意思加以开展。也就是说,中国人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