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及运行效果分析
2011年04月22日1458来源: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9
穆争社
【作者简介】穆争社,男,陕西省西安市人,经济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传导的博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北京100800【内容提要】本文以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逻辑起点,研究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和运行机制;结合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阐述了政策的两种类型“定量宽松”和“信贷宽松”的异同点,分析了政策的实施阶段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差异、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值得借鉴之处。【关键词】政策利率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549201010002531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2007年以来,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基本同时将政策利率(基准利率)快速降低至历史低点或接近于零后,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政策为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全面分析、评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促进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拟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实施效果、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评判。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传统的货币政策相比,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在迅
f速将政策利率(基准利率)降低至历史低点或接近于零后,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增加市场流动性供给,以有效遏制经济金融危机的恶化、蔓延。
(一)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传统货币政策是指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给量,引导市场利率,影响消费和投资,乃至社会总需求,调控经济运行态势。上述传导机制可简要描述如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投资、消费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传统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核心环节是市场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主要运用价格型政策工具政策利率(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调控投资和消费。如一般情况下,美联储就是通过调节政策利率(即机构间的隔夜拆借利率),影响市场利率,实现调控目标;传导机制表现为:美联储宣布政策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给保证政策利率在市场中得以实现影响市场利率调控消费和投资。一般而言,中央银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