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改变绘画的形体
会画方形、然后会画三角形
人物开始时会画头足形人逐渐增加人体其他部分
及细部,表现方式经常改变空间形象散乱没有空间次序,无空间关系会转动画面绘画
色彩与实物固有色无关,凭
感情用色设计无装饰意图
(4)图式阶段(79岁)此时期的儿童用几何线条的图式来表示视觉对象,并重复出现,但有时会因特别经验而改变,画面有明确的空间秩序。
特征
人物与空间
色彩与设计
用图式来表现对象,此图式会重复出现
图式会因特别的经验而改变
发现人与环境的明确概念
使用几何线条来表现形象
人物有明确的人物概念及表现,重复出现
人物形象会以省略或夸张改变符号,来表现某
种经验无一定比例,视情绪而定空间会用基地线表现空间画面形象无重叠关系,但有明确的空
间次序主观经验表现:展开式、平面与垂直
混合表现、X光透视画、不同时间事件同时表现
色彩注意用色与实物的关系常对同一物体施同色会因情绪改变固定颜色设计缺乏有意识的方式会因重复得到装饰效果
(5)写实萌芽阶段(911岁)此时期的绘画表现开始脱离了几何线条的程式化图式,转向自然描绘,出现了透视,能表现重叠形式。线条更具现实性。(6)拟写实阶段(1113岁)
f儿童的绘画从自发的艺术活动过渡到理性活动,注意比例、明暗、透视等,试图精确地表现事物,自我批评能力增强。
(7)决定期(13岁以后)这时期的儿童以理性的思维进行创作,开始熟练地运用美术语言,精确地表现事物,写实风格日趋熟练。罗恩菲尔德在每个时期的分析中都描述了儿童的绘画的发展状况,并从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成长这七个方面评量儿童绘画发展的特征。他的这一阶段的划分具有划时代的影响,通过建立完整的绘画发展阶段的理论系统,帮助教育者重新认识儿童绘画与其心智发展的紧密联系。受奥地利美术教育家西泽克的创造性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罗恩菲尔德认为人天生即具有创造及自发的学习能力。每个儿童都有发展创造力的潜能。此外,儿童发展本质上是整体性的,绘画中的形式与内容会受到儿童自身的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儿童的创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美术教育要重视创作过程而非完成品。在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时,他明确指出“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他认为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