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文化自信。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文化的繁荣,国人似乎对圣诞节的态度越来越“宽容”,圣诞节日趋中国化的实质,与其说是崇洋媚外,不如说是我们的年轻人自主改造外来节日的一场运动。在一些西
f方媒体看来,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虽然在中国愈来愈受欢迎,但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与西方侧重家庭团聚和宗教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中国式圣诞”往往被视为狂欢节,其主要形式是广场喧嚣、逛街购物和赠礼问候,概而言之,就是“玩”。一个“玩”字足以凸显当下国人对圣诞节的宽容态度:在这个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不能御圣诞节于国门之外,可不就是需要“玩”吗?而且,这些年轻人也对圣诞节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用玻璃纸包装的苹果成为常见的圣诞礼物,这是因为“苹果”在普通话中与“平安夜”谐音;很多人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外出会友,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和家人呆在一起。从“拿来主义”、盲目排外到沦为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再到中国化的改造,圣诞节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而其中凸显的是国人文化自信心的不断增强。近些年,随着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力、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人们更加重视民族的传统节日,并把一些“洋节”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这些都显示了中国人的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过好自己的“中国节”;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洋节,引导年轻人购物有度、狂欢有度,更多的是学习圣诞节的宗教、历史与传统意义,合家团聚。让自己在“中国式圣诞”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