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六、培养环节
1确定导师新生入学后的2~4周内,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每位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导师确定后,如无特殊原因中途不得更换导师。2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应达到的目标、读书计划、创新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方向选修和补修课程等内容。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经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3课程学习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环节主要安排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少量选修课程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4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文献收集、整理和综述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方法、标志性成果以及该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和展望。硕士生应按照培养方案提出的对经典文献的阅读和考核要求,阅读不少于5万字的文献资料,完成与相关研究方向相关、且不少于1万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并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研究生的课题调研与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课题的创新性,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内容。硕士研究生的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开题报告具体规定按《南京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5科研训练硕士生科研训练可以通过学术报告、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方式完成,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并报学院备案后计1个学分。6科研成果的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期刊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七、课程设置
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3
f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7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3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基础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修读不少于3门,其中至少需修读一门方法类课程;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修读不少于2门;必修环节(1学分):科研训练。选修课包括: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跨层次选修课以及补修课三部分r